美國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噢不,應該說是緊急中止一項研究計畫,因爲研究才做到一半,驚人的數據結果讓我們不得不趕快停下來。
這項研究從九年前開始,在數家醫學中心同時進行,目的是研究「病人滿意度對於醫療結果的影響」。研究設計將病人分成兩組,對照組和正常無異,實驗組的病人在看診後可以給醫生「打分數」,這個分數的高低會影響醫生的薪水,換句話說,醫生如果讓病人很不爽,那這個醫生的薪水,以及醫院能拿到的給付,也會慘兮兮。
這麼一來,醫生就不得不重視病人的意見了吧?
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家心目中的假說應該是「病人滿意度越高的醫療,治療效果越好」,這也是一開始這個計劃想要證明的。
結果沒想到截止目前為止的數據告訴我們,將病人滿意度納入決策考量之後,死亡率(mortality)變成原來的2.4倍,罹病率(morbidity)變成原來的1.5倍,簡單來說,就是更多人生病,更多人死掉!
有些病人老是喜歡在看診時「出意見」
醫生,這個應該要照X光吧?
要吃抗生素嗎?
不用抽血嗎?
要排電腦斷層吧?
曾經有位主治醫師對病人說:「我可以花五分鐘跟你解釋為什麼不用安排這個檢查,也可以花五秒鐘幫你安排,錢不是我出,我也不會賺比較多。」相對前文提到的研究,台灣醫學中心大部分的醫生都是相當有良心的……不會因為「錢」做出違背醫療倫理的決策(ㄜ …我講的是醫療現況,再過幾年健保繼續玩下去會變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不該排的檢查,不需要吃的藥,不會亂開,但當病人很盧的時候,開藥、排檢查,對我們來說根本只是舉手之勞,不痛不癢。要承擔檢查風險的,要吞很多顆藥丸的,是誰呢?
老祖宗早有預言「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醫療畢竟是一門專業,有堅實的知識基礎作為後盾,醫生不是江湖術士,也不是說書道人,忽視專業建議而想要得到更好的結果,就好像新手不看食譜卻想煮出滿漢全席一樣困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