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艙的人都在幹嘛?小資女@貴賓室的觀察報告

| | ,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在講說坐經濟艙跟商務艙的人有什麼不同,來自空服員的觀察報告,發現坐商務艙的人多半會利用時間看書或有生產力的工作,而經濟艙的人則都在睡覺、看電影或是大啖空中餐,於是導出結論:越會利用時間提高生產力的人越有成就、越會賺錢

雞生蛋,蛋生雞?

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就知道,經濟艙小小的空間裡,與隔壁比肩接踵地坐著,當四周燈都暗下時你還在那邊打電腦看書的話,不是跟隔壁過意不去嗎?

機上位置小,背包都得放在座位上方的行李艙,時常上上下下拿東西也頗擾民,簡言之,坐在經濟艙的位子想要做那些商務艙會做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

限量創造價值

就經濟學的角度,航空公司把機位分成經濟艙與商務艙,無非是一種價格定位,強化差異來促成需求的策略:把經濟艙的座位劃得又小又窄,像把豬圈在圍籠裡,送給你比百貨公司地下街還難吃的餐點,時間到就關燈睡覺大家都不准有意見,群體生活最好不要跟別人不一樣,想要與眾不同就得多付點錢,對吧?

加上限制之後,有能力/財力的人才會出現,正所謂限制是用來超越的。

為什麼商務艙要配上貴賓室?不是因為貴賓室有免費的餐點,因為貴賓室只有一部分人的可以進入:設下限制,創造特權,高級品牌不都是這樣玩的嗎?限量才顯得珍貴。

誰的時間比較寶貴

或者也可以用比較正面的方式來解讀,這些特殊權貴的時間都很寶貴,與其浪費時間逛免稅店多花不必要的錢,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靜心利用零碎時間的空間: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座椅,免費wifi跟插頭,當然,還有比較正常的熱食跟美酒。

在貴賓室的人都在幹嘛呢?成功閃避外頭張牙舞爪的消費陷阱之後,待在貴賓室的人,除了翹腳坐沙發,安心用餐,聊天滑手機(真的,他們也滑手機的)之外,改投影片,看書,講電話,上網,老實說,跟待在咖啡店差不多。

所以貴賓室就是……開在機場裡面,有特殊資格才能進入的咖啡店?

然而這樣也就夠了,貴賓室最值錢的其實是低噪音無干擾環境、桌子還有插頭,要如何讓桌子顯得珍貴?很簡單,把貴賓室外頭的桌子統統收起來就好了。

不然勒?你從來沒有好奇過為什麼機場沒有桌子嗎?

如何知道自己的價值能否與「商務艙」或是「貴賓室」稱頭?如果你在那些時間裡創造出的價值超過機票價差,那你就知道搭商務艙的時機到了。

網路資訊越來越發達,不管你是累積消費點數還是里程數,換商務艙機票都不再是難事,不用再好奇「頭等艙的票真的是用買的嗎?」不管是買的還是送的,提高自身價值,時候到了就知道。

有機會走進商務艙或貴賓室,除了(其實已經包含在機票錢裡的)免費的食物與酒,不妨也想想如何提昇自我價值,當你每秒創造出來的價值超越機票差額,根本不必搶著每次出國都在免稅店瘋狂shopping,因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Previous

精準學習讀後感:「邏輯思維」最受歡迎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成甲

兩歲 邊境牧羊犬 健康檢查|髖膝關節檢查|結紮

Nex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