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女生,跟我喜歡男生,是兩件事。

| |

第一次聽到「同性戀」這個詞莫約是從國中開始,那是還有髮禁的年代,裙子規定不能在膝蓋以上,手機在學校要給老師保管,不能帶零食,宿舍十點熄燈。女校嘛,總是或多或少會聽到關於誰喜歡誰,誰跟誰總是躲在關了燈的寢室裡,或者有人以公婆互稱,反正女生跟女生,能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有人用右手寫字,有人用左手拿筷子,有女生喜歡男生,誰規定女生不能喜歡女生,久了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國中加上高中一共念了六年女校,老實說還真的不會特別去討論朋友圈裡面誰是同性戀,或許對我們來說,這根本不是什麼特別的話題,要不是某天跟朋友聊得比較深入時,基於好奇心,問了一個有點沒大腦的問題:「所以…在這段關係裡面,你是女生,還是男生?」

接著馬上就被機會教育了一番……

性別、性傾向跟性別認同,大不同

性別的概念,又可以區分成生理性別(sex)還有社會性別(gender),生理性別就是依照生物器官特徵,將兩性分成雄性(male)和雌性(female),男生有小雞雞,女生有胸部,這是小朋友都懂得,不過在生物的世界裡,也有無性別,或是必要時可以從改變性別的例子。事實上在人類的世界裡,也會因為先天基因或染色體異常而產生雌雄難辨的狀況。

社會性別(gender),則是綜合了人文社會層面的一種判斷,也反應出社會對兩性應有的期待,像本人小時候參加排球校隊被媽媽阻止,理由是「會變男生」,就是一種因為行為和社會價值觀衝突(好好的小女生打什麼排球?)而產生的對立。

至於剛才提到的,男生喜歡女生,還是男生喜歡男生,就屬於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目前認為同性戀跟異性戀屬於光譜的兩端,絕對的同性戀或異性戀都是少數,而人類的性傾向遠比想像中複雜多變,

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跟性傾向,這三者是三個不同的面相,例如一個生理女,可能社會性別表現出來比較像男性,這時候有些人會使用「T」來形容這樣的一個狀況,但這並不代表他的性傾向是喜歡女生,他還是可能是喜歡男生(俗稱異性戀),或喜歡女生(同性戀)或兩者通吃(雙性戀)。

這時候要導入另一個概念: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例如我是生理女,但我覺得我應該是男的,這種概念強烈到我甚至會覺得我身上的胸部是多出來的,或者非常強烈希望能夠擁有男性外生殖器,在醫學上稱為性別認同失調。在丹麥女孩裡面,埃納排斥自己生理性別,認為自己是「生錯了身體」這種狀況,就屬於性別認同失調。

「性別」是有許多不同面向的概念

至於埃納到底喜歡的是男生還是女生?其實他跟格爾達亦情亦友的關係,正呈現了性傾向的多元化:兩人婚姻因埃納接受變性手術後被丹麥法院宣告無效,埃納變成了莉莉之後不再作畫,莉莉甚至為了新的愛人甘願承受高風險的手術,乃至於賠上了性命,但在這路上始終陪伴著、支持著他的,是格爾達。傳統的男性角色、女性角色,都是我們在社會化過程中不自覺被加上的框架,但埃納/莉莉與格爾達這場跨性別的關係,無法被輕易定義。

性別是融合了個人、生理與社會等多層次的概念,綜合以上所述,以丹麥女孩中的埃納為例:

生理性別:男(在變性手術之前)
社會性別:男(在變性手術之前)
性別認同:失調,認為自己應該要是女生
性傾向:男?女?

經過一番分析之後,有沒有更了解「性別」了呢?

Previous

莎拉波娃吃禁藥Mildronate錯了嗎?

值班日記:只是吃個飯,沒想到賠上一根手指頭。

Nex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