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世界裡面我們應該認清兩件事實:
1. 期待買低賣高的下場往往是買高賣低,因為人性天生只能專注於短期風險上,獅子來了,快跑,有兔子,快追。
2. 預測市場走向是神才擁有的能力,你不能,我也不能。
3. 高獲利必然伴隨高風險。
既然不可能選擇何時進場,最好的方式就是閉著眼睛進場,也就是「不要選」,這就是定期投資的真諦,不要選,不要讓人性的衝動介入投資決策,才能避免買高賣低。一般而言定期投入的方式有三種:定期定股、定期定額跟定期定值,下面分別做詳細的解釋。
定期定股
最簡單的定期投入方式,例如固定每期購入一張台灣50,就是一個很簡單又方便的股票投資策略,也不用考慮要不要購入零股,在實務操作上很方便。不會買高賣低,也不會買低賣高,因為不管高點還是低點,都一樣購入固定的張數。
定期定額
每期投入固定金額,當股價高時,購入張數較少,股票下跌的時候反而會購入較多張數,這個機制恰巧可以達成「低點多買,高點少買」。不過在實務操作上,可能不見得方便。
定期定值
這個方式,在計算上比較複雜,從概念上來說是你先預期每期投資目標,每期實際應投入的金額,就是「目前累積價值」跟「預期累積價值」之差額。
今天我們要用「台幣定期購入美金」為例子,來比較這三種定期策略的差異。
在這個例子中,把美金想成股票,定期定股就等於是每期購入一定金額的美金,在這裡我們假設一個月是一期,每期購入美金1210元,一年下來是這樣:
如果是定期定額,就是每期固定投入台幣四萬元,(美金對台幣)匯率高時,就買少一點美金,匯率低時,就會買入多一點的美金。
定期定值,每期購入的美金數取決於「預期總值跟累積現值的差額」,例如2016/02時,手上已經有美金1209.92元,相當於台幣40471.87元(注意這時候的匯率,要用當下(2016/02)的的匯率,也就是33.45,而不是當初購入這筆美金的匯率),從2016/01到2016/02,美金漲了,所以第二期只要再投入39528,而不是原先預計的40000,這就可以達到「高點少買,低點多買」。
下圖黑色是美金在2016年的變化,你覺得你有辦法預測出何時是高點,何時是低點嗎?我沒辦法,所以選擇定期購入,分散風險。可以看出定期投資的威力,就是抓出平均值,隨著美金整體下跌的趨勢,平均購入匯率也是緩緩下降,比起像雲霄飛車般忽高忽低的美金匯率,緩緩下降對心臟不好的老人來說比較舒服啊。
用三種不同的方式定期購入美金,計算最後平均匯率是:
定期定值(32.19) < 定期定額(32.20) < 定期定股(32.22)
看起來是定期定值最能達到「高點少買,低點多買」,最後平均購入匯率最低。不過要使用定期定值,手上的閒錢就要多一點,下圖是隨著時間累積的總資產,可以看到累積資產的速度是定值>定額>定股,相對於定期定值,定額最後累積的投入價值會跟原本預設的一模一樣。
把定股放在這裡跟其他兩者比較有點不合理,因為一開始設定「每期購入美金1210元」是根據當時的匯率,而定股的策略裡,並沒有對應美金匯率來調整每期投入金額的方式,這就是定期定股的致命傷。那定股有什麼好處呢?大概就是強迫投資跟儲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