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宜給我們的啟示:該繼續當醫生還是轉行?

| |

對於頭已經洗一半的人,已經一隻腳踩在船上,騎虎難下的那種,先拍拍你的肩膀:我懂。

那些只會說「不爽不要做」的人,不懂「醫學系唸了七年之後,發現到頭來比得過的別人的只有醫學知識」的悲哀,他們無法理解當青春在一頁頁教科書中飛走之後,你僅能抓住自己有的,因為當你在唸書的時候,別人也沒閒著,各行各業都有底子要打,離開醫療領域,你什麼都不是,想要做跨領域,又嫌太嫩,看來看去,最後只好摸摸鼻子,繼續待在塔裡修煉,順便照三餐燒香拜佛,祈禱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倒霉鬼。

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新聞,還有對醫護人員使用暴力,連麥當勞廣告都把這個拿來當題材,無形中塑造出「吵鬧的孩子有糖吃」的印象,我們不禁捫心自問:這樣的台灣人,是我們想要用心守護的台灣人民嗎?撇開良心不談,醫護人員也是人,這份工作拋開高道德,也不過就是一個賴以為生的工具,誰不想安安穩穩的工作,不用擔心哪天突然接到法院的傳單?更何況,我們是在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保留記錄越完整,越安全

從這次經驗裡,我們可以學到的是:醫療紀錄要好好寫,絕對要清楚記載所有「有意義的檢查結果」以及「是否告知病患」還有「提供的治療方式與替代方案」,與病患討論後的決定,也務必紀錄下來。

呂小姐和蘇醫師的講法幾乎是南轅北轍,時序與因果關係都不一樣,由此可知在同一個情節裡,醫生和病人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這種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高度專業的領域,事後雙方各執其詞,此時最具有參考價值的就是當時留下的文字記錄,所以病歷一定要好好寫。當然,我認為未來不排除會有診所使用完整影音記錄存檔,畢竟這對雙方都更有保障,你錄音,我也錄,這樣總可以了吧。

提昇自我醫學專業

不管醫病關係和社會價值觀如何扭曲,讓自己變強永遠不會有錯,提昇自己的專業度是為了病人的安全,do no harm永遠是治療病人的最高原則,現行常規中有很多不確定性並不再此討論範圍,這裡強調的是「應注意而未注意」。醫療行為中任何顯而易見的錯誤都應該盡量避免,因為自身知識不足而造成的malpractice,其實無所不在,只是沒有被點出就不會有人發現。無論如何,一個醫術不佳的醫生,談不上醫德。

培養第二專長

醫師從金飯碗到鐵飯碗,再繼續下去變成「弄破碗」指日可待,過去我們曾經以為醫療糾紛離自己很遙遠,事實上,離醫學中心越遠,對醫病關係的崩壞體會就越深,不過危機中必有轉機,有能力的人到哪都能成功,只是我們無法複製前人成功的路徑,待在醫學中心寫論文升教授,或是開業顧店終老一生,都已經是過去式。網路和科技對醫學造成的衝擊,在十年二十年內會越來越明顯,台灣的環境受限於健保,很多項目無法發展,但走出國際難道不是另一種可能嗎?未來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只是該怎麼走,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

photo-1464013778555-8e723c2f01f8

Previous

如何達成不可能的任務-住院醫師工時調整

One million 韓國最強的舞蹈教室 // 因為有他們

Nex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