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我仍無法回答,是否該在剛診斷髖關節發育不全時就接受骨盆三切刀手術?又或,在剛出現症狀時就接受膝關節異位手術,是不是正確的選擇?
時間無法倒流,世界上也沒有兩個 Rainbow,我永遠不會知道答案了。
雖然醫生也建議手術,
雖然文獻上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
雖然開完刀之後,能走能跑、(右)髕骨觸診下不再異位;
但開了兩次刀是事實,術後步態沒有完全正常是事實,術後三個月站立時右腳仍無法完全踩地是事實,術後還是會抬腳是事實,天氣一冷就肢體僵硬也是事實。
也許,雙側髖關節與膝關節同時先天異常,暗示著並非單一病因,加重了病情的複雜度。
奈何,我們不是那成功的 80-90%,但又有誰是為了失敗而接受手術。
也曾問自己是否自找麻煩,是否知道太多、看得太多、想得太多,如果一開始就什麼也不知道,是否好些?延長無知的快樂,能否抵消後來的痛苦?
但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他開始跛腳的一天,不管那是三歲、六歲或是十歲,爸媽永遠會覺得是當初錯誤的決定導致現在的後果,我們不會慶幸自己多賺了幾年的快樂,只會責怪當初為什麼不接受手術。
爸媽永遠貪心,永遠責怪自己,只要他不能好好走路的那一天,爸媽就不能安心入眠。
如果你在字裡行間曾感受過一絲絲的痛苦掙扎猶豫崩潰,那都是真的。最後決定饒過自己,不再去想如果當初如何現在如何,只能專注在當下。一步步記錄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心得,希望多年後回首,會覺得只是雲淡風輕。
Rainbow 的膝關節手術日記持續更新中,不想錯過歡迎訂閱,完整的紀錄都在《兒子的病歷自己寫》。
系列全部看完了,
我家毛孩是瑪爾濟斯,今年三歲,
也是六個月時第一次檢查,
就說雙後腳膝關節異位都二至三級,
醫生建議等一歲後身體長全後再評估,
也都有注意避免雙腳站與過度跳躍,
並持續給予食品級的關節保養品,。
本月初連假前一天早上發現精神不濟,
雖有吃飯但走路姿勢怪怪的,
下班後趕緊送醫,雖無惡化,
但已有不適症狀,故跟醫生討論後決定開刀,
所幸隔天又無症狀,討論後決定取消。
跟醫師討論取消時,才發現沒有確實做好心理準備,
雖之前已有作點功課,也找本地有經驗的醫師,
更預留了一筆手術費,但談到術後復健,
才真是沒有想到與準備。
這邊有提到術後疼痛護理與大小便,
也好在是小型犬,在幫忙大小便與復健,
似乎可以比較容易處理。
要再好好做功課與心理建設了,
感謝您的分享。
您好,謝謝您的迴響,雖然是令人痛心的狀況。希望經過適當的處理後會改善,祝一切順利,也歡迎繼續關注這裡並與我們分享後續,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