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當被家暴的寵物,還是自由的浪浪?

| |

人類為何處罰?

今天不想引經據典,只想分享幾則令人身心俱疲的小故事:

在公園,遠遠地一個女生牽著狗從車上下來,那隻狗似乎非常激動,拉扯著牽繩,發出呼嚕呼嚕的喘氣聲,相隔十幾公尺的距離,依然可以聽到她大聲斥責那隻狗,不准吃地上的東西,否則要回家等等,除了口頭上的責備,更用力打狗的頭,我不忍目睹,只能轉過身去,但打罵聲仍不斷傳來,對,就是連手拍在狗身上的聲音都聽得到的那種力道。

好不容易等對方離開,我們繞過對方可能出現的路徑,往另外一邊走去,又看到另一位男生在巴狗頭,因為他的狗在聞草地,轉身再繞過三隻耀武揚威且未上牽繩的瑪爾濟斯,深深覺得這個公園下次還是別來了。

上前規勸有用嗎?我連自己的親人使用電擊項圈都不能阻止,要怎麼跟素昧平生的人談道理?這些遭遇家暴的寵物跟流浪犬貓比起來,究竟何者比較不幸呢?

世界很大,網路上不同意見的人很多,在氣憤跟傷心之餘,我更不能理解的是為何相同家庭教育背景成長環境之下的人,竟然選擇截然不同的方式對待寵物。

我們對待不同物種的方式,決定了我們是怎麼樣的人。

或許那些認為處罰有效的人,事實上是被動物當下的反應加強(reinforce)了,因為處罰後,動物立即停止當下的動作:你看,處罰果然有效,對於處罰者來說這就是一種加強,他們因此重複地處罰動物。

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因為我們有大片的前額葉,發展出語言、文字,與悠久的文化,我們不需要聽到鈴響就流口水,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從冰箱拿出肉,放到瓦斯爐上加熱就可以吃;人類有抽象思考的能力,理應能透過抽象的理論學習,進而改變具體的行為。

如果你的前額葉還沒有失去功能,能夠進行前瞻性思考,你應該會發現:

  • 處罰並沒有讓行為消失,只是改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出現。(爸媽不准我打電動,所以趁爸媽不在的時候打,或是到網咖打)
  • 行為在你看不見的時候會出現得更頻繁。(爸媽出去渡假,這麼好的時機絕對不能錯過,大玩特玩,順便邀請三五好友來家裡一起打電動)
  • 一旦處罰,每次行為出現都要處罰,否則不會有效。(今天打電動爸媽沒有罵,下次試試看搞不好也不會罵。)
狗被行為制約,人才具有理性思考。

最近聽到一個國外的復健水療師分享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唯一一次被狗咬的經驗,那是一個非常緊張的主人帶著一隻非常緊張的狗,雖然是第二次療程,但諸多因素綜合下,狗兒在被牽下水時轉頭咬了她,她得用另一隻手才能把狗嘴巴從她手臂上掰開,隨後立即牽到跑步機上開始另一個療程。

「我沒有縮手,因為不想鼓勵牠『只要咬了就可以離開泳池。』」

這不是鼓勵大家被狗咬時不要縮手,而是演示一位復健師如何徹底理解行為學並真正站在狗的立場思考,如果這隻狗學會只要牠張口咬人就可以避開不喜歡的事物,往後的療程將更加困難。而又有多少人在被咬的時候,還能夠冷靜思考:「如果退縮,對狗來說是一種負增強,所以我不能縮手」?

狗狗當然不可能意識到自己停下動作是增強了人類的處罰行為,但人類難道不能自知?

推演至此,終於得出結論:那些經常說「不」、「NO」、「不可以」、「Stop」,信奉口頭恐嚇或使用肢體暴力者,充其量不過是前額葉發育不全、披著人皮、受行為制約的狗。

Previous

使用長牽繩的十個理由|如何讓狗兒好好散步

幫狗狗洗澡可以省下多少錢?狗兒洗澡工具與小撇步分享

Nex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