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師到底累不累?

| | ,

看你怎麼定義「累」

這個問題,從提問者成為回答者,也不過幾年的光景,不過真的已經快被問到耳朵長繭了。到底累不累?到底有多累?這個問題非常籠統。

「累」是一個主觀認定,有人覺得自助旅行很好玩,有人覺得很累;也可能是一種體能狀態,有人覺得操場跑三圈很累,有人卻可以連跑五圈十圈都不用休息。另外還有selection bias,因為會覺得外科累的人,早在一開始就跑去選其他科了,你拿這個問題問外科醫師,實在一點也不準啊,如果覺得很累,他還會走外科嗎?

外科醫師到底在幹嘛

如果想更瞭解醫生每天到底在幹麼,可以先參考外科醫師的生活日常,會對醫院生活比較有概念,事實上根據職級不同、擔任角色不同、工作內容不同,疲累程度都會有所差異。列表說明如下:

 菜鳥住院醫師  資深住院醫師  主治醫師
 病房  主要工作場域,負責第一線處理病人的問題。開立醫囑,每天寫紀錄,晚上值病房班  類似supervisor的角色,cover在病房或是加護病房菜鳥罩不住的問題 每日查房,決定診療計畫
 開刀房  機動人力,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叫進來  第一助手  主刀
 門診  通常沒你的事  總醫師偶爾也會協助看門診  依照資歷決定看診時間跟診數多寡。
 急診  通常沒你的事 需要幫忙看急診照會 第一線或二線急診照會
 教學  如果人太少要去幫忙充人數 總醫師可能要幫忙上課 要晉升教職就必須有一定的教學時數

簡單來說,事情就是這麼多(病房、開刀房、門診跟急診),不管底下有多少人,總之要有人把這些事情做完,所以你可以想像,當人力變少,每個人的負擔就變重了,所以,當沒有住院醫師的時候,就是主治醫師要負責把上面這些事情都做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那在醫學中心,有住院醫師可以協助分攤雜事,主治醫師不就爽歪歪?

這麼想就錯了,因為台灣的醫學中心標榜「臨床、研究、教學並重」,主治醫師除了有上述的「臨床」業務,還有「研究」的壓力 —— 每年都要產出論文,有paper才能升等,沒有paper,刀開得再多,錢也是被分掉。所以才會產生根本不會開刀的外科醫師,因為在center,會寫paper比會開刀更吃香。

除了paper的壓力,還有「教學」—— 也就是擔任教職,可能是在醫學院開課,或是帶醫學生的小組討論(PBL),不是每個人都有教學的熱誠,怎麼強迫大家都去當老師?醫院的作法很簡單,想要升等,就得擔任教職,不想升等?那就等著讓別人把你的pf值分掉!

很多剛升上主治醫師的young V,底下沒有住院醫師,一切靠自己:自己看病人、自己寫病歷、自己的刀自己開,還要幫老闆開刀,加上第一線看急診會診,晚上又要值班,更甭提假日得額外用自己的時間做研究,寫論文,是薪水最低,工作量卻最大的時候!

*Young V:年輕的主治醫師,V = VS = 主治醫師,通常國外是稱Attending physicain或Attending

Screen Shot 2016-05-18 at 3.39.21 PM

三者兼顧 = 三者兼失

在國外,主治醫師有不同的工作型態,依照個人興趣分為「臨床型」、「研究型」或是「教學型」,顧名思義,比較喜歡做研究而非臨床工作的人,可以一年有十個月都待在研究室,而臨床型主治醫師當然主要的工作就是看診或開刀。

但台灣沒有這樣的制度,醫學中心為了達到評鑑標準,往往要求主治醫師什麼都要做,讓人不禁懷疑這些醫師是否得長出三頭六臂,才能把所有工作完成。完成是一回事,作得好又是另一回事

有一種動物,能像鳥在空中飛、像馬在陸上跑、又能像魚一樣在水中游,這是什麼動物?答案是鴨子,能飛能跑也能游,但是三樣都做不好。

Previous

One million 愛跳舞沒有國界 韓國最強舞蹈教室 上課心得

買廉航虧更大?scoot酷航改機票不成,重買一張花更多錢(上)

Next

發佈留言